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的夜空,又一次被炮火点亮了。上一次的临时停火协议墨迹还没干透,仅仅过了三天,坎大哈口岸附近就又打了起来。 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,最近几次交火,双方的战损比差不多都是1比10,塔利班被压着打,毫无还手之力。 面对这么大的损失,塔利班不但没怂,反而把压箱底的宝贝——号称“王牌部队”的“巴德里313旅”给拉了出来,坦克装甲车排着长队,气势汹汹地往边境开。 这么一来,局势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,感觉一场更大的仗随时都可能爆发。 很多人都纳闷,当年连美军都搞不定、打了二十年游击战的塔利班,怎么到了邻居巴基斯坦面前,就变得这么不堪一击了呢? 巴铁很强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,就得先看看巴基斯坦军队这几年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。 很多人可能还觉得巴基斯坦军队就是靠着人多和一些老旧装备,但实际上,他们已经悄悄地学会了一套全新的打法,而这套打法,带着很浓的“中国味儿”。 这套打法,用专业术语说叫“体系化作战”。 说白了,就是不再各打各的,而是把侦察、指挥、打击、防空这些环节都用数据链串起来,变成一个拳头。 在这次边境冲突里,巴基斯坦就把这套东西玩得明明白白的。 每次开打前,巴基斯坦的电子战部队会先动手,用强烈的电磁波把塔利班前线的对讲机、电台全都变成“砖头”,让他们指挥官联系不上士兵,整个指挥系统瞬间瘫痪。 然后,天上的无人机就出动了,这些无人机很多都是中国产的“翼龙”和“彩虹”系列,它们可以长时间在天上盘旋,像老鹰一样盯着地面,把塔利班的弹药库、指挥所、车辆这些重要目标看得一清二楚,然后把坐标实时传回后方。 等目标都标好了,真正的打击才开始。 空中的“枭龙”战斗机挂着精确制导炸弹飞过来,一炸一个准;地面的远程火炮和导弹也跟着开火,整个过程就像做外科手术一样精准。 而且,巴基斯坦还部署了中国的“红旗”系列防空导弹,把自己的阵地护得严严实实,塔利班想还手都找不到机会。
这套“看得远、传得快、打得准”的现代化打法,对于还在用AK步枪、火箭筒和几十年前老坦克的塔利班来说,简直就是降维打击。 他们的士兵可能很勇敢,也很会打游击,但在这种技术差了至少二十年的战争里,勇敢解决不了问题。 他们甚至都还没搞清楚炮弹是从哪儿飞来的,阵地就已经被炸平了。 这也就是为什么战损比会拉到1比10这么夸张的根本原因。 巴基斯坦军队已经把这套从中国学来的战术,变成了自己实实在在的战斗力。 面对战场上的惨败,塔利班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——增兵。 他们把自己的王牌“巴德里313旅”派了上去。
这支部队是塔利班手里装备最好、训练最有素的力量,可以说是他们的脸面。 把313旅拉到前线,更多的是一种姿态,是告诉所有人,他们不会轻易认输。 但是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更像是一场赌博,而且赢面不大。 在巴基斯坦的无人机和卫星监控下,313旅那些坦克装甲车,在开阔地带就是一堆会移动的靶子。 阿富汗困境 他们没有像样的防空武器,一旦被盯上,就只能挨打。 就算这支部队经验再丰富,在绝对的技术差距面前,也起不了太大作用,很可能就是去重复前线部队的悲剧,甚至损失更惨。 更要命的是,打仗是要烧钱的。 现在的阿富汗塔利班政府,穷得叮当响,全国的外汇储备加起来也就二十多亿美元。 一场现代化的冲突,一天消耗的油料弹药就是个天文数字,可能比首都所有老师一年的工资还多。
把最精锐的部队投到一场几乎没有胜算的消耗战里,对本就困难的塔利班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 其实,这场仗打起来,并不完全是意外,背后有很深的历史原因,更有塔利班自己外交上的失误。 历史上,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那条长长的边境线,是当年英国人随手画的,把一个叫普什图的民族硬生生分成了两半,阿富汗一直不承认。 再加上,巴基斯坦国内也有一帮叫“巴基斯坦塔利班”的武装分子,他们经常躲在阿富汗那边,然后跑回巴基斯坦搞袭击,巴基斯坦军队一过去清剿,就容易跟阿富汗塔利班的边防军擦枪走火。 但更直接的原因,是塔利班上台后的一些做法,实在是让人看不懂。以前他们打游击的时候,巴基斯坦给了他们很多支持和帮助。 可一掌权,他们好像就把这份情谊忘了,反而跟巴基斯坦的死对头印度走得很近。
塔利班的外长跑到印度去,还跟印度发表联合声明,公开承认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是“印度的领土”。这话一说出来,等于是在巴基斯坦的心窝子上捅了一刀,巴基斯坦能不火吗? 除此之外,塔利班在处理和其他大国关系时也摇摆不定。 比如,之前跟中国谈好的油田项目,说取消就取消;美国想重开在阿富汗的空军基地,他们内部也迟迟拿不出统一意见。 这种想在几个大国之间玩平衡、左右逢源的做法,显示出他们实在是缺乏战略眼光。 想当棋手,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手里的分量。当他们试图去挑衅一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邻国时,得到的就只能是炮火的“教训”。 现在,随着塔利班的王牌部队顶到前线,边境局势确实很紧张,一不小心就可能失控。任何一个小小的误会,都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。
配查网-网上配资炒股-配资软件app-配资证券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