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4日讯(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唐亮)近日,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(ESC 2025)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于西班牙马德里召开。作为全球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盛会,本次大会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,共同探讨心脏病学前沿进展、创新技术与临床实践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周胜华教授团队携10余项研究成果精彩亮相,成果涵盖器械革新、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、肥厚型心肌病创新疗法、营养心脏病学、健康生活方式干预、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控、血管重塑分子机制及基础转化医学等领域,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贡献了独具特色的“湘军智慧”。
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精准无创放疗(M-SBRT)方法学与机制研究”是周胜华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“原创探索计划”项目,他在此次会议上发布了阶段性成果。团队的李旭平教授报告了《脉冲电场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比较》研究结果,标志着中国自主创新PFA消融技术得到国际认可。
据介绍,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房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,成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。多数患者常感到心慌、心悸,而房颤的危害性极大,若不及时控制和治疗,可能导致中风、心衰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。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,房颤人群患病率已超过1%,患者数量超过一千万,这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。近年来,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,脉冲电场消融(PFA)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,与传统的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技术相比,以其更高效、安全和精准的优势,正推动全球心律失常治疗的革新。该国产“圈点结合式”脉冲场消融(PFA)技术在多个层面展现出显著优势。其创新性地采用以电场为基础的消融方式,大幅提高治疗精准性,为患者带来更安全的手术体验。该技术在保护周围非心脏组织方面能力突出,有望为高风险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,突破传统治疗方式的局限性。
会议期间,周胜华教授团队在大会上报道了两例全球首报罕见病例,包括全球首例人工腱索植入失败后行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、罕见巨大冠脉瘘并发继发性重度二尖瓣返流的成功介入治疗,为国际同行在处理类似挑战病例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周胜华教授团队已连续多年获邀在ESC 2021、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(ACC 2023)、ESC 2024的最新临床试验专场作主旨报告。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亮相,不仅充分展示了团队在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前瞻性视野,更展示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与创新活力。
配查网-网上配资炒股-配资软件app-配资证券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